首页 >> 燃气发电

李延年如何让观众“破防”?王雷揭秘台前幕后故事

2021-12-27 09:17:39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每个角色都让人泪目”“听李延年的演讲,心里瞬间‘破防’了!”……电视剧《功勋》引发广大网友热议。近日,由“泸州老窖1952”独家冠名,人民网推出“文艺星开讲·《功勋》系列访谈”,邀请主创团队讲述演绎心得和拍摄幕后故事,紧随时代经典,一起致敬开创英雄时代!

<script src="http://tv.people.com.cn/img/player/v.js"></script><script>showPlayer({id:"/pvservice/xml/2021/12/24/4f63a1a2-42ea-4859-a820-0eab8609c24d.xml",width:600,height:450});</script>

“每个时代军人身上的气质是不一样的。对我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还原青年时期的李延年,如何还原他的神态和风采。”王雷表示,“走戏的时候我会流眼泪,但这是我王雷的感动;在战场上没时间抒发感情,我需要演出李延年的克制。”

聊角色:难在还原李延年神态和风采

人民网:在您心目中,李延年是一个怎样的军人?

王雷:通过研究李延年的资料,我直观的感受是:他是一个非常朴实的军人。他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战友的怀念,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采访里,他对有些事的记忆会模糊,但是,每当他回忆起跟他一起战斗过的战友时,都能准确说出战友的名字、长相等特征,这说明他对自己带过的士兵很了解,也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

人民网:和以往饰演的军人角色相比,李延年有哪些不同呢?

王雷:李延年是指导员,负责部队里思想工作的传达,属于政工干部。单元剧名为《能文能武李延年》,因为他有武的一面,在战场上非常英勇;他也有文的一面,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很有智慧。他就像战士的家人一样,能说到每一个战士的心里去,能点燃战士的爱国热情,而不是高高在上喊口号。

人民网:对你而言,这个角色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王雷:每个角色对演员最大的挑战都是“像不像那么回事儿”。因为每个时代军人身上的气质是不一样的,对我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还原青年时期的李延年,如何还原他的神态和风采。

人民网:怎样在演绎上把握李延年的气质?为还原角色,做了哪些细节上的准备?

王雷:我觉得站、坐这些军姿是外在的东西,真正的军人的气质是精神上的,是内在的,更多的是军魂。我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对军人的情感是从小在心中积累起来的。

塑造李延年,既要演得像他又要不像他,这是我给自己提的要求。李延年那个年代的军人特质是朴实,接地气儿。为了让角色更有真实感,我在表演时使用了他家乡的方言。为什么又要不像他?李老也经常说,这个勋章不是给他一个人的,荣誉属于千千万万的战士,他只是一个代表。希望我演的李延年,同时也能代表抗美援朝军人群体。

人民网:很多网友看了李延年的片段之后,会分享一些自己很感动的镜头,剧中有没有哪些您特别喜欢的细节?

王雷:我跟观众们喜欢的片段挺一致的。比如,李延年眼里噙满泪水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让我特别感动。还有开场那段独白,讲述我们的国家无比强大,不容欺辱。

走戏的时候我会流眼泪,但这是我王雷的感动,我需要演出李延年的克制。作为一名指导员,李延年不能痛哭流涕地指挥打仗。即使看到战友牺牲很难受,他在战场上也没有时间抒发情感。我会克制我自己的情感,这也是表演的难度之一。

聊拍摄:导演设“计”促成开篇独白

人民网:您之前和毛卫宁导演合作过《平凡的世界》,这次合作,你们在片场是怎样沟通的?

王雷:随着合作次数的增加,我们在现场配合越来越默契了,有时候一个眼神就够了。毛导也出自军人家庭,他离那个年代更近,所以在细节的处理上,我会听取他的建议。

开场和小安东的那场对手戏,我当时想增加一个“抽嘴巴”的动作,但毛导认为指导员这样做不合适。最后,我憋出来一个好细节:把小安东的帽子扯下来。有了这样一个动作之后,剧情顺畅多了,也符合当时的情境。

人民网:毛卫宁导演之前接受采访说,开篇16分钟的片段很难拍,现场很多人都哭了。那段戏您是怎么准备的?

王雷:那段戏我准备了很长时间。开机之前,毛导说有场两页多纸的戏,准备一个镜头拍下来,“第一场戏就拍这个”,让我好好准备。我觉得那场戏很重要,要展现李延年的能文能武。

我在开机前练了上百遍台词独白,每天反复练,反复找感觉。结果,开机第一天,因为群演人数不够没拍成,于是先拍了半个多月战争戏。其实这是毛导的计谋,他希望我能先通过战争戏进入角色状态,继续好好打磨这场戏。我很感谢毛导对演员创作的呵护,他会细心安排“哪些重场戏应该什么时候拍”。拍摄那天,我一口气演了16分钟,旁边很多群演看哭了,他们那种状态也很感染我。

人民网:剧中有一些长镜头很能体现战场的氛围。这些片段,您在片场是怎样配合的?

王雷:毛导团队对拍摄长镜头很有经验,我之前也参演了不少长镜头的戏,所以跟拍我的摄影师非常默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拍长镜头时,基本是有两个我在演戏,我得监督角色与镜头的配合,还要不断地走戏。

在战壕里拍长镜头,会面临很多突发事件。比如,一阵风吹得眼睛睁不开了,或者拐弯的幅度变了。只有我对这场戏的台词和非常熟练,才能有时间去顾及意外情况。大家看到的一些动作和台词,其实是我在给摄影师拐弯的时间,这些细节也是长镜头的关键,让镜头的内容更加丰富。

人民网:一个能用的长镜头,需要拍摄几次?

王雷:拍长镜头是非常花时间的,前面99%都是好的,最后那一下错了,就得重来。我记得《功勋》有一个长镜头,我从战壕里出来跟好几个战士说话,那场戏完整拍了七八次,中间停了就不算了。我到现场之前,摄影师已经在没有演员的情况下,练习了很多次镜头轨迹。

人民网:通过演绎李延年,您希望带给观众怎样的思考呢?

王雷:我希望让观众感觉到震撼,让他们感动。通过感动,他们会对英雄产生敬畏之情,能够明白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最想传达给观众的。

结语: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认同英雄,铭记历史,主流价值绽放着夺目光芒;追随英雄,共筑未来,真善美带给人民前进的力量。时代经典,致敬开创,一幕幕《功勋》的英雄故事,泸州老窖1952独家冠名播出的“文艺星开讲·《功勋》系列访谈”持续为你揭秘。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