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千锁,62岁,溧阳上兴镇村民,年轻时,他曾是瓦屋山林场的一名工人。2003年,林场改制后承包了一块山头,经常捕捉蜈蚣,2012年更是开始从事养殖的行当。如今,他在当地已经是小有名气的蜈蚣养殖户,还成立合作社,带动乡邻一起通过“毒门生意”致富。
“今年夏天温度没有去年那么高,等到晚上还是可以出来抓虫子。如果跟去年夏天一样,晚上也有接近40℃,天龙也要‘躲’起来。”7月26日晚上接近11点,感觉室外还算凉快,罗千锁就带着装备出门了。运气好的话,一个多小时抓的蜈蚣,可以卖个几百上千元。
罗千锁动作麻利
【资料图】
“天龙”就是蜈蚣的别名。在竹箦当地,罗千锁也算一个另类,有人养鸡、有人养鸭,他却另辟蹊径,做起了自己的“毒门”生意:先是靠着上山抓蜈蚣补贴家用,后来又干起了人工养殖,干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当地村民也不断加入其中,靠抓蜈蚣赚钱,有的更是成为养殖社员,每年忙活两个多月,也有小几万元收入。
“毒门”生意的技巧:不怕辛苦、眼力要准
瓦屋山自然风景区位于溧阳和句容交界处,又和金坛、溧水相连,方圆40平方公里。退休后的罗千锁跟当地村里约定,每月一千元补贴,操起了护林员的老本行,护林时住的几间屋子就在山脚下。
“当护林员,我抓蜈蚣也更加便捷,瓦屋山这一带,天龙随处可见,捉虫也没有什么诀窍。”罗千锁展示了抓蜈蚣的装备:头上一盏顶灯,手里一把烧烤夹,不需要特制的工具,“我们这一带从年轻人到70岁的老人,都抓过蜈蚣。”
罗千锁的护林小屋
所以,对于抓蜈蚣这一行来说,就是熟能生巧,不怕辛苦、眼力要准。正说着,罗千锁弯下腰,细致盯着草丛,原来,他已经发现了目标,只见他很轻松夹起一条十多厘米长的暗红色小虫子。“这条天龙12厘米,算是短的,长的有15和17厘米。”
虽然不要特制工具,也没有什么技巧,但长时间弯腰在林子里找,尤其对上了年纪的人是考验。“一般每年4月份到6月份是抓天龙最好的时候,入夏以后抓的人就少了。当然,除了我以外。一来我就住在这边上,二来毕竟抓了十几年了。”罗千锁语言中透露出一丝骄傲和自豪。
蜈蚣的行情,经常波动
仅几分钟,罗千锁又夹起了一条蜈蚣,而在瓦屋山当地,抓蜈蚣的农户并不在少数,“有的熟手,一晚上可以赚几千元,只是这样的好辰光并不多,夏天这样的机会更少。山上的蜈蚣确实多一点,但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观察,蜈蚣的数量也不少,尤其是乡下,到处都是。”
罗千锁将一个多小时的战果放进冰柜
林间灯光昏暗,罗千锁动作麻利,一夹一个准。暗红的蜈蚣藏在草丛里,一般人很难发现,但他这样重复“夹”了十多年,所以毫无压力。因为是夏季,在外面抓虫的时间很少,一个多小时,罗千锁就回到了屋子里,掂了掂塑料桶里的战果,“半斤是有的,行情好的时候可以卖200多元。”
罗千锁把半斤蜈蚣放进了冰柜冻了起来,“行情最好的时候400多元一斤,这几天每斤只有300多元,所以现在出手不划算。等到天气凉快一点,再联系联系买家。”
创业屡次失败,动起了抓蜈蚣的脑筋
时间回到20年前。当年,由于瓦屋山林场改制,员工们面临分山或买断工龄的抉择,罗千锁毅然决然选择了分山,拿到了瓦屋山东山头的一块地。从那以后,他便开始创业做生意,养过鸡、卖过珠宝,都没有成功。屡败屡战,到了知天命之年,他还一心想着创业,望着山间游走的野生蜈蚣,动起了抓捕售卖蜈蚣的脑筋。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蜈蚣的名声不好,但药用价值很高,能止痛,对面部痤疮以及跌打损伤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很多人将蜈蚣清洗干净以后泡酒,适当喝一些药酒,对治疗风湿而引起的疼痛也有好处。”罗千锁大概了解了市场行情,联系了镇上的药材经理,觉得难度不大,还有销路,“开始就是自己抓抓,收入还行,一年小几万是有的。”
从抓到一门心思养,反复经历失败没有放弃
2012年的一天,罗千锁偶然得知蜈蚣可以养殖,多年来的抓捕售卖经验让他立刻意识到这其中的商机。因为瓦屋山当地的野生蜈蚣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常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破伤风等病症,近年来还被发现有治疗肿瘤的作用。
“蜈蚣供货奇缺,价格接连攀升,而我们瓦屋山盛产野生蜈蚣,在我们这里养殖蜈蚣可谓占尽天时地利。”罗千锁了解到一条蜈蚣能繁殖20—70条,而一斤蜈蚣(约200条)可卖大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利润相当可观。他随即申请了营业执照,从此一门心思养蜈蚣。
罗千锁养殖蜈蚣的“暗房”
罗千锁告诉记者,之前周边也有村民养过蜈蚣,但都以亏本收场。既没有经验可鉴,又对蜈蚣特性不熟悉,罗千锁很快便尝到了失败的滋味,第一年养殖的蜈蚣存活率只有20%。“蜈蚣的养殖池、食性饲料、管理,都很有讲究,我肯定经验不足。”但是,一时的挫折并没有让罗千锁打退堂鼓,他坚持每天晚上上山抓蜈蚣,白天研究如何饲养。
机缘巧合下,罗千锁通过网络得知,湖北省枣阳县的罗永林是一位养蜈蚣的专家,他就立即赶往湖北向其请教。在他人的指点下,罗千锁慢慢找到了一些门道。回来后,他盖了一间50平方米的暗房,营造了适宜的环境用以养育蜈蚣种苗。但失败仍旧如影随形,暴雨曾多次侵袭暗房使蜈蚣遭殃,罗千锁的心血毁于一旦。但他依然还是没有气馁,一次又一次地对暗房进行设计改造。同时,连续十几趟前往湖北向专家讨教、取经,并不断摸索实践适宜的养殖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罗千锁的蜈蚣存活率从最初的20%提高到了90%。2017年,罗千锁卖了70多斤蜈蚣,收入达到七万多元。
带着村民一起养蜈蚣,成立了合作社
村民眼见罗千锁的蜈蚣养殖事业走上正轨,便纷纷前来咨询相关事宜。2016年,罗千锁成立了野生蜈蚣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有十几个社员。因养殖蜈蚣的技术还需继续摸索,罗千锁便先带领社员们抓捕售卖野生蜈蚣。越来越多的村民学到了抓蜈蚣的本事,收入也逐年增加。从2017年开始,不少社员靠着售卖野生蜈蚣年收入已达两三万元。
而罗千锁自己,直到蜈蚣养殖进入第6个年头,才尝到赚钱的甜头,收入进一步增加。这也让他非常看好蜈蚣养殖市场的前景。“随着野生药用物种的减少,养殖特种药用动物将是一个不错的产业,养蜈蚣对场地要求不高,饲养成本也低,对于拥有大量土地资源的农民而言,利润可观。”于是,罗千锁又租用了450平方米的场地来养育蜈蚣种苗。
“困难还是不少,今年年初我的场地又出现损坏,所以开始整修。但我现在的养殖技术才已经成熟,育苗的场地翻修后,我想带领更多社员一起养蜈蚣,毕竟单纯靠抓,效率还是低。”罗千锁笑着说。
(汪磊 邹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