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管得住更要管得好,游戏厂商防沉迷功力逐年上涨

2023-07-07 17:23:12来源:中国网

“史上最严防沉迷新规”落地后,游戏行业的变化大众有目共睹,多项权威数据均表明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和游戏消费长期处于低位。但每到假期,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问题依然会引来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


【资料图】

今年暑假,更是一个不平凡的夏天。经历了三年网课,孩子们回归了正常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许多家长也从远程办公中走出,回归工作岗位,落在游戏企业身上的担子更重了。

值得庆幸的是,在严格的防沉迷规定之下,游戏企业的防沉迷表现正在一年年进步。

防沉迷新规成效显著,游戏厂商防沉迷功力逐年上涨

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联合伽马数据发布《2022中国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进展报告》显示,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已得到进一步解决。在“830新规”落实后,超七成未成年人每周游戏时长在3小时以内,超过86%的家长对新规的执行效果表示满意。报告认为,新规对于未成年人游戏行为的管控是“直接有效”的。

同时,无论是在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方面执行的广度,还是严格程度,我国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维基百科收录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词条中就提及,中国现行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和高效的防沉迷系统”。

北京元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智库专家孙磊在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主办南财合规科技大会上提到,相比起青少年模式,国内统一的实名认证系统下的网游防沉迷很难找到漏洞:“目前我国大陆的未成年人保护技术和游戏企业落实的力度,远超欧美日韩的游戏‘发达国家’。哪怕是按照美国或者欧盟的标准,大陆企业现行标准也超出一大块。”

落到具体的游戏产品上,同样可以映射出游戏行业的变化。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持续多年量化测评市面上主流手游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建设,并发布了《20款手游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测评(2021)》《20款手游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测评(2022》《20款手游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测评(2023)》测评报告、报道及创意产品。

最新的测评报告从事前同意、防沉迷系统应用、游戏充值退款、事后补救等方面对市面上未成年人高频使用的手游APP进行测试和打分。结果显示,各家平均分为75.6分,相较去年升高4.27分,其中得分最高是95分的《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紧随其后为85分。

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提到,《王者荣耀》在事前防火墙、事中防沉迷模式、事后补救措施方面均有明确的规定或机制保障未成年人权益,总体防沉迷机制建设完善。在实名认证为未成年人之后,要求提供监护人提供进一步身份信息。此外,有效拦截第三方租号。

行业领先,腾讯游戏打造多元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而在全行业大力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生态建设的当下,腾讯游戏的两款产品能够在20款热门产品中占据前两名,并非偶然。

腾讯游戏是国内首个未成年人健康上网解决方案的游戏厂商。自2017年起开始,腾讯游戏率先、主动搭建事前(腾讯成长守护)-事中(腾讯健康系统)-事后(腾讯未成年人家长服务平台)覆盖未成年人游戏行为的保护体系。

新规出台后,腾讯游戏在第一时间进行了严格落实。目前,腾讯游戏旗下在中国大陆地区运营的游戏产品,均已接入国家统一的实名验证系统。凡是被该系统验证为未成年人的账号,都会受到严格的“限时、限玩、限充”限制。

为了保障防沉迷效果,腾讯游戏主动积极采取了比行业规定更严格的身份识别办法,比如针对未成年人冒用家长等成年人账号绕过限制问题,腾讯游戏率先采用金融级人脸识别技术,通过AI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手段,针对用户游戏内行为特征进行判定,拒绝或未通过验证的用户将被纳入防沉迷监管。

针对第三方租号平台破坏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破坏实名制以及妨碍腾讯游戏产品运营生态等不正当行为,腾讯游戏除了采用人脸识别细分策略打击,如多地、多设备频繁登录即触发人脸识别验证。

随着技术的围追堵截触及“天花板”,腾讯游戏又开始积极转变思路,拓展更多元的解决方案。腾讯游戏注重探索堵疏结合的方式,除了给家长提供管理工具之外,也提供系列网络素养课程、向社区输送家庭教育方法,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不断拓展未成年人保护的边界。

2023年,腾讯游戏升级未成年人保护体系至4.0阶段,在技术严管的基础上,超越“限制主义”,通过“智体双百”等项目探索落地更具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为城乡孩子提供科教和体育两方面的支持,尝试为孩子们在手机屏幕外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通过领先行业的未成年人保护措施,腾讯本土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占比长期维持极低水平:腾讯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未成年人在游戏时长、流水中占比仅0.4%和0.7%,较2020年同期大幅下降96%和90%。

人脸识别技术高效拦截,专家建言应关注合法性边界

谈及人脸识别技术,由于涉及敏感的生物信息,且业内没有统一的规定,社会对人脸识别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仍存在一定争议。

7月3日举办的南财合规科技大会“游戏产业未成年人保护如何走入下半场”在线研讨会上,多位与会专家指出,人脸识别技术的引入切实提高了未成年人用户绕过网游防沉迷机制的门槛,但与此同时,这一技术也为用户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带来了相应风险。

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上海市律师协会知产委副主任傅钢认为,人脸信息和指纹、DNA属于同等级的个人生物特征,均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可以精准定位到用户的个人信息。“从这一角度出发,人脸识别技术的出现,确实是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中的一大进步。”

但他表示:“人脸识别技术固然可以穿透屏幕,直接获取操作账号的用户的个人信息,但这一做法亦打破了网络和现实的界限,确实存在着侵害用户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的风险。”

此外,在上线人脸识别技术后,企业和用户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成本,这一技术的大范围应用是否符合“比例原则”和“最小同意原则”也有待商榷。

北京市隆安(广州)律师事务所管委会高级合伙人 ,言上游戏法负责人吴让军指出,在游戏的过程中,多次反复进行人脸识别,必然会影响到用户的体验。“人脸识别在网游防沉迷上的应用需要坚持比例原则。在讨论人脸识别这一技术手段时,不能仅考虑未成年人的利益保护问题,同时也要考虑其他用户体验,企业成本,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

在用户权利保护这一问题上,北京元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游戏产业研究院智库专家孙磊指出,在越南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对于7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信息采集,不但需要监护人的同意,也需要未成年人本人的同意,这种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制度设计,切实保护了孩子的隐私权。“孩子也应该有自己的隐私,就像我们作为孩子时,也无法容忍家长偷看自己的日记一样。”

各界协同合作,牢筑未成年人保护的每一道防线

而游戏防沉迷,除了需要不断加强对游戏厂商的要求,也需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未成年人监护人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治的局面。

随着游戏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进入技术难以触达的“深水区”,如何引导家长落实监督责任,守护未成年人安全“触网”第一道防线,成为目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中的“必答题”。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在会上多次强调:“筑牢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就是家庭。”其团队在数年的调研之后发现,如果家长支持孩子适度上网,沉迷网络的比例只有2%左右。而严格管理或放任不管,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比例则将大大提升。

具体到互联网未成年人保护和网络游戏防沉迷中,家长应该在未成年人的网络接触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家庭责任又应如何加以履行?

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周如南指出,最重要的是家庭、学校、社会、社区共同构筑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沉迷防火墙,在硬性监管要求逐步落实的背景下,由技术性强制治理逐步过渡到未成年人媒介素养综合提升。

周如南建议,首先,家庭应陪伴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家长在此过程中应做到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传;其次,家长应做好对孩子的情感满足,同孩子共同放下手机与电脑,增强线下的亲子互动与情感交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再次,要以兴趣为导向,移动网络时代,电子设备无处不在,要全面禁止未成年人接触网络游戏等电子产品是不现实的,重点在于引导孩子选择有益导向、科学导向的内容。

期待在各界合力之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能够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