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类就使用着一套原生的文明系统,他们用自然植物染布、观天象辨凶吉、举行仪式祈福,数不尽的非遗、节日、节气、礼仪、法则皆源于此。
贵阳有着丰富的多民族文化 图源:王小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深山、村寨,还完整保留着被遗失的古老传统,离开城中,在贵阳腹地里发现了远古文化延续未绝的脉络。走进村寨、茶山与梯田间,在四四方方的苗寨小院儿里,找到蓝花叙事,也叫做“手上记忆博物馆”。
手上记忆博物馆 摄影:邹邹©ZSDC
这里收藏着贵州多民族的蜡染、蓝染和刺绣藏品,这些出自苗寨妇女、老人的手工艺品,件件精美绝伦,细看之下,作品里出现的“阴阳鱼”、“蝴蝶”、“鸟”都有着《洛书河图》的神话传说与底蕴,连接着厚重的大地力量。
手上记忆博物馆收藏的蜡染、蓝染和刺绣 摄影:邹邹©ZSDC
王小梅说,“传统与现代从未分割,所有的文化、手艺、仪式也是一样,它不是突然长出来的,它是在历史的长河里走到今天,我们也是如此。”
作为村寨里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她曾是贵州日报社的高级记者,也是知名非遗专家,2018年她带着自己研究了20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项目回到家乡,建立了手上记忆博物馆。
手上记忆博物馆 摄影:邹邹©ZSDC
如今,手上记忆博物馆除了展示贵州少数民族的手工艺品,还具备茶室、民宿、研学、文化考古、非遗传承等功能,它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生活方式,很难用一个词来概括,正如我们无法用框架去包罗这个万象世界。“现在我们只能在深山,在少数民族的神话和仪式里面,找到上古文明时期的生命系统,我把它称为人类的生命密码。”
手上记忆博物馆 摄影:邹邹©ZSDC
在这里,人与物开启了某种奇妙的连接,“扎染只是一个连接天地万物的媒介,我们真正需要连接的,是最原生的那一套生命系统,它对这个时代很重要,那是人类精神和灵魂的东西。我现在经常去思考人类的未来是什么,贵州保留了这些东西,我认为这些对人类的未来还是有借鉴作用的。”
人们在炭火温暖的小茶室里聊着人类、自然与生命,并未感觉时间流逝,惊叹贵州在这片源源不绝的土地上,还有多少空白,是未被人们发现的。尽管深耕二十余年非遗文化,她还是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想要更深入地扎根,不断去追寻与连接。
供稿:马蜂窝
关键词: